EN
取暖器
取暖器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时间: 2025-03-02 06:00:52 |   作者: 取暖器

  2025 年开年,锂电池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政策利好、需求量开始上涨、技术突破、产能扩张等诸多因素交织,一同推动着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支撑,锂电池市场的一举一动都非常关注,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深入洞察 2025 开年锂电池市场的新动态与新趋势。

  2025 年,国内汽车以旧换新有关政策持续加力扩围。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刺激了花了钱的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欲望。消费的人在以旧换新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享受到一定的补贴优惠,还能更快地体验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便利与环保。政策的持续利好,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长势头愈发强劲。依据相关预测,2025 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1610 万辆,电动化渗透率更是有望突破 50%。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推动作用,也为锂电池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锂电池,汽车销量的增长必然带动锂电池需求的大幅提升。

  从市场需求来看,2025 年 1 - 2 月,锂电池产业链呈现出储备库预期较强的态势。电池、铁锂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产品排产均实现了同比大幅度增长。其中,电池排产同比增长 121.6%,铁锂正极增长 97.2%,负极增长 61.9%,电解液增长 105.3%,隔膜增长 68.7%。多位业内的人表示,预计 2025 年一季度锂电池产业链排产 “淡季不淡”,企业补库意愿较强。这一现象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消费者认知的提高,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而储能行业,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也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遇。美国、中东等地区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增长确定性较高,为锂电池需求贡献了新的增量。

  大东时代智库对行业排名前 20 电池厂的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 2025 年 2 月,这 20 家电池厂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合计产量约 90GWh,同比增长 62%。而且 2 月的电池排产量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这些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风险,开工率明显高于二、三线电池厂。这也反映出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头部企业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在技术创新方面,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成为了 2025 开年锂电池市场的一大亮点。比亚迪计划于 2027 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2030 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其技术路线中,半固态电池与传统液态电池产线兼容性较高,全固态电池则聚焦前道干法电极设备、中道叠片工艺等环节。目前,国内设备商如先导智能已推出全固态整线解决方案,涵盖电极制备、电解质膜复合等关键设备。长安汽车也于 2 月 9 日发布金钟罩固态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 400Wh/kg,支持 1500km 续航能力,计划 2027 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固态电池具有高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和高安全性的关键优势,一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将有望逐步替代传统的液态电池,进而推动锂电材料体系的升级,带动产业链向更高的附加价值的方向发展。据集邦咨询顾问预测,我国全固态电池产量将在 2027 年以前达到吉瓦时量级,这将为锂电行业带来新的广阔增长空间。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到 2030 年将增至 200 亿元。不过,目前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等。但随着各大企业的持续投入和技术的不断突破,这样一些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2025 年 2 月以来,锂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纷纷发布扩建产能的消息。2 月 19 日,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海四达电源有限公司,拟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 2.5GWh 圆柱基地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 7.5 亿元人民币,旨在更好地满足电动工具、智能家电等领域客户对高性能电池需求,逐步扩大公司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2 月 18 日,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再扩 7GWh 动力电池产能,广西弗迪电池三模块项目真正开始启动建设。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在广西已布局多个电池项目,包括碳酸锂、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等,电池项目合计产能达到 70GWh。2 月 16 日,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马来西亚的首个海外工厂真正开始投产,主要生产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用圆柱电池。目前,该工厂已具备年产 6.8 亿只圆柱电池的优质产能。2 月上旬,赣锋锂电(东莞)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东莞落地总投资 50 亿元,年产 10GWh 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预计 2026 年全面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 110 亿元。

  企业的这些产能扩张举措,一种原因是为满足当前市场对锂电池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也还是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市场需求的一直增长和技术的慢慢的提升,锂电池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通过扩大产能、优化布局,能够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进一步向中国企业集中。根据 SNEResearch 数据,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 894.4GWh,同比增长 27.2%。宁德时代以 37.9% 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比亚迪以 17.2% 位列第二,LGES、中创新航、SKOn 分列第三至第五。中国企业在前十中占据六席,合计市占率达 67.1%,同比提升 3.7 个百分点。相较之下,日韩企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收缩,松下、三星 SDI 装车量分别同比下降 18%、10.6%。

  在国内市场,2025 年 1 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 38.8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 77.9%,装车量 30.2GWh,同比增长 53.5%;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降 32.2%,占比降至 22.1%。宁德时代国内市占率环比增长 1.6 个百分点至 47.1%,比亚迪、中创新航紧随其后。从这一些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头部企业凭借技术、成本和规模优势,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而且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发展,这种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

  2025 开年,锂电池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政策利好、需求量开始上涨、技术创新、产能扩张等因素相互作用,为锂电池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突破、市场之间的竞争等,但整体看来,锂电池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有望在新能源领域继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