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不帮儿女带娃的老人晚年多半逃不过 “3种结局”既现实又无奈

时间: 2025-07-21 02:40:45 |   作者: 电动工具

  中国老人带娃慢慢的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带娃不易,尤其是孩子出生后头三年,养育非常辛苦,老人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和体力,而这绝大多数都是无偿劳动。

  过去的老人比较淳朴,只要能和晚辈生活在一起,带起娃来也是任劳任怨、甘之若饴。

  现在人们意识觉醒,很多老人自觉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都把孩子拉扯大,自己能松口气,他们中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帮子女带娃的。

  邻居王奶奶带起娃来,就是一脸苦瓜相,每次见到她都非常不开心,她说去年媳妇又生了个小儿子,当时没召唤她,王奶奶也乐得清闲,在县城找份零工,生活很惬意。

  今年儿子说啥都让她过来帮忙带孙子,她极其不情愿过来,现在就盼着娃们快放暑假,四个孩子交给媳妇看,她要回老家装修房子去。

  当时我信誓旦旦:说啥以后也不会给他带娃,自己想办法解决。我要过自己的生活。

  后来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究竟是应该坚持选择想过的生活,还是为了子女牺牲自己的自由呢?

  在这里,讲一个故事:刘阿姨有一个儿子,结婚又离婚了,刘阿姨一直张罗着给儿子网罗对象,为此操了不少心,刘阿姨的老头却不以为然,他从始至终坚持绝对的自由主义。

  当年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就事先告知:我不会帮你们带孩子的,以后你们有孩子也不要找我。

  现在儿子婚姻不幸,刘阿姨一直咬定说是另一半不稀罕孩子,所以导致如今的结局,也没有一孙半女。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一句经典的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有篇文章《老人不帮忙带娃,就是在败家》,这个观点听起来很荒谬、不合逻辑,但确实也很真实。

  现在年轻人活得太艰难了,房贷车贷、养娃成本都高得出奇,而在中国双职工家庭占比90%以上。

  没有老人带娃的家庭,或者老人不愿意出力,父母一方就要退出职场,家庭收入也会锐减30%~50%。

  朋友青青嫁给一个三个儿子的家庭,老公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兄弟三个人都挺争气,读完大学在大城市立足,后来赚钱交了房子的首付,父母基本上没操什么心。

  青青说自己的婆婆有“公主病”,明明身体好好的,却天天娇气地说自己这疼那痒的,结果三个儿子的孩子,在她需要出力帮忙带的时候,她都躲清闲、待在老家没给带。

  青青说她们三个媳妇都很生气,私底下提起这个婆婆也是直摇头,青青让自己娘家妈帮她带娃,其他两个媳妇没办法只得在家全职看娃。

  当然咱们不可以一味将不给孩子带娃就等同于她是个坏人,只能说这类老人太自私,完全不顾子女的处境和感受。

  然而代际间存在一种典型矛盾:子女认为当初我们应该帮助时你在哪,老人则觉得养大你已经尽完责任。

  社会学某项调研显示,不给子女带娃的家庭中:73%子女承认减少主动联系,55%老人表示想念但不敢要求见面。

  一方面来自儿女,因为帮子女带娃,无形中得到更多的关照;即便是单独住在别处带娃,儿女回家探望的次数也会高很多。

  因为老人帮子女渡过育儿最艰难的阶段,如产假后返岗、经济压力最大时期,子女更容易产生回报心理。

  就有案例显示,某些双职工的家庭,老人带娃到3岁,子女后来主动承担了老人70%的医疗和养老费用。

  另一方面是祖孙间会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很多小孩子对于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爱,是十分深刻且难忘的。

  刷到一位释正持国的博主,她就直言,因为奶奶的去世,给她震撼很大,她发誓今后要吃素以此纪念奶奶。

  反之,不帮忙带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会匮乏无聊很多,没有之前的劳动和时间的付出,肯定无法换来未来的情感慰藉和养老支持。

  现在老人带娃慢慢的变成了一种常态,老人们也会聚集在一起,如果是某些身体健康无事却不帮儿女带娃的老人,不仅融入不了集体,还会无形被孤立。

  济南一位62岁退休教师因出国旅游而未帮女儿带娃,被邻居议论只顾自己享乐,女儿上班那么累都不帮,导致其半年内不再参与社区活动。

  中国仍是传统的家庭伦理社会,78%的地区仍保留含饴弄孙是福气的观念,老人会自动接管看孙的义务,并认为这是自己份内的事情。

  2023年《代际关系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的2000名成年人中,61%认为身体健康却拒绝带孙辈的老人不够尽责,42%明确说这类老人比较自私。

  不帮子女带娃的老人,其实在自己的圈子里也不好混,很容易被边缘化,也被贴上自私等负面标签。

  老人在儿女家中的付出是锦上添花的事情,终究孩子的抚养和托举还是年轻父母的事。

  忙碌的爸爸和妈妈也可以当个好父母,多多陪伴孩子,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他们感受到亲情的滋养和陪伴。

  希望我们常怀有感恩之心,感谢老人的付出,争取老人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助力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